汽车安全技术之安全气囊

安全设备/系统

156人已加入

描述

对于安全气囊这个隐藏在汽车内部的东西,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也并不清楚它具体存在于车体的哪个部位,那么现在我就给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不同品牌、不同档次、价位的汽车来讲,安全气囊存在的位置和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低端的车型,汽车的安全气囊一般只会设置主副两个,也就是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而设置的位置则在主副驾驶位的正前方。而对于一些中端的汽车类型中他们所设置的安全气囊的数量则会有所增加,一般设置在4—6个之间,而对于一些高端的汽车,安全气囊的数量则会达到8个之多,而其位置的设置在车内则是,人体膝部的位置、人体侧边的位置、后排侧边的位置、头部的位置以及安全带的位置,因为这些位置都是我们人体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进行对号入座,看看您的爱车设置安全气囊的个数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安全气囊一直被我们大家所忽视——车外安全气囊,这种安全气囊的设施在一般车型中是很难发现其踪迹的,也只有在一些高端车型里面才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它的设置位置则隐藏于发动机舱盖的尾部也就是我们车辆雨刷器的下前方的位置。

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虽然安全气囊在车辆受到撞击的时候可以减少车内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但是前提也是在车内人员佩戴有安全带的时候。因此在我们的日常驾驶车辆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操作汽车,并形成习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所负责。

而对于车外安全气囊又有什么作用那?从字面来理解,车外设置的安全气囊不就是为了保护行人安全而设置的麻,而它的工作原理则与车内的大致相同,而它的传感器则是设置在车辆前端保险杠处,当遇到撞击时,保险杠也会将撞击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选择释放与不释放安全气囊。

看了上面文章的叙述,我想面对这个问题你的答案肯定是:YES,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你还记得2017年6月的时候高田集团的事情吗?导致其破产的原因就是其所生产的安全气囊不再安全而造成全世界的恐慌,从而给高田带来了数以万亿的天价赔偿金,由于无力支付巨额赔偿,因此导致这个83年的企业巨头不得不宣布破产。所以当你的车辆被安装了类似高田这样的安全气囊时,非但不会在危险时刻帮助到你,而且还会对你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因此安装的越多,伤害也就越大。

其二,从上面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全气囊释放与否的决定权在于控制器,假如当你在低速行驶的过程中(15km/h)出现了并不严重的碰撞,而此时的控制器出现了错误的判断,错误的释放了安全气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可以处于平安无事的你,却突然被弹射出来的安全气囊“打”了一拳,当然安全气囊越多,你被“打”的拳数就越多,对你造成的二次伤害就更大,而你还能说安全气囊越多越好吗?根据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显示,安全气囊在弹射出来的速度足足有20m/s,而我们所熟知的专业的拳击手的出拳速度也仅仅只有10m/s,因此在这里说被“打”还是说轻了。

其三,对于我们的车载安全气囊来讲,它属于一次性用品,也就说被弹射出来的气囊就不可以再被重复利用,所以当你在维修车辆的时候,需要重新购置安全气囊,气囊数量配备的越多,你购买的也就越多,因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由于安全气囊强大的弹射力,势必会对汽车其他的零部件造成损伤,因此你不得不承担其他零部件的更换费用,所以安全气囊被弹射出来的越多,对汽车本身的零部件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因此维修费用也就越高。

当然安全气囊数量多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尤其是在汽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造成碰撞时,此时的碰撞必定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安气囊反而会很好的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车载安全气囊的数量越多越好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那针对低速行驶中的车辆,如何避免安全气囊说爆就爆的尴尬?

对于上文中低速行驶的车辆由于错误的信号判断而造成的车内人员二次伤害的情况,不能被我们所忽略,对车辆进行维修的事是小,但是牵着到生命安全那就严重了。因此怎样避免车辆在低速行驶中安全气囊说爆就爆的尴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几点。

第一,千万不要用力捶打有安全气囊的部位,避免传感器的错误传输导致控制器的错误弹射,在文章的开头已经给大家说明了各种档次车辆安全气囊的位置,请大家一定要谨记。第二,定期对车辆安全系统做检查,避免车辆存安全隐患。第三,养成良好的驾车行为习惯,开车必系安全带等。第四,千万不要在安全气囊弹射部位放置杂物,尤其是尖利硬物品,因为这些尖利硬物品很有可能在安全气囊弹射的时候对我们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

总而言之,选择一款安全的安全气囊对我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低速行驶的车辆安全气囊被释放,对于我们来讲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不仅仅是我们需要承担高昂的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对于安全气囊的制作,我希望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