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RZ与PAM4信号差异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直想不到好的一个点来写些东西。

今天是周末,是父亲节,又是一个天文爱好者的节日

杭州处于黄梅季节,今天大雨,自然看不到这个天文景象

于是坐在电脑前码一些关于眼图的东西,码着码着,好像都挺普通的,网上到处都有。

遂删之。。。

兄弟我做了11年的通信EMC,对高速设计一直不敢掉以轻心,也略有心得。早年懵懵懂懂的SDRAM,吃尽苦头的DDR3,然后泰然处之的DDR4,再到后来的25GHz。

一路过来,成长颇多。

DDR3只缩成了一页PPT放在的PCB设计文档中,归结为同层同组同参考。

DDR4洋洋洒洒写了25页。

25GHz只留下了一个成功的身影,就离开了。

今天就聊一聊扯一扯PAM4,因为其奇葩的眼图,让我决定翻翻资料。

整理一下,与兄弟们一些学习。

PAM4是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调制技术的一种。有PAM3(for IEEE P802.3bp)、PAM4(for IEEE802.3, 28/56/100/400GHz)、PAM5(IEEE P802.3ab)、PAM8(IEEE P802.3bm)。..等多种不同位阶数的编码方式。PAM信号是继NRZ(NonReturn-to-Zero)后的热门信号传输技术,也是多阶调制技术的代表,当前已被广泛应用在高速信号互连领域。NRZ和PAM4信号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其中,右侧为NRZ和PAM4的光眼图对比,NRZ为单眼波形, PAM4为三眼波形(y轴方向存在3个眼状图形)。

emc

RZ 编码(Return-to-zero Code),即归零编码,其特点是在每个信号单元的中间均有跳变,为接收方提供了自同步机制(接收方根据该跳变对本方的时钟基准进行调整)。

emc

RZ(Non Return Zero Code)编码,NRZ编码也称为不归零编码。

emc

NRZ与PAM4信号差异如下:

» NRZ信号采用高、低两种信号电平表示数字逻辑信号的1、0,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1bit的逻辑信息。

» PAM4信号采用4个不同的信号电平进行信号传 输,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2bit的逻辑信息,即 00、01、10、11。

emc

这个图就能看出PAM4编码的优越性,只用了NRZ一半的空间就表达完了。

emc

上图是PAM4的三种表达方式。

emc

这个是眼图细节部分测试表达。

这些都是硬件角度的一些重点,我们切到EMC角度来看看。

EMC对这些高频信号重点都是关心的他的信号频率及其频谱分布。

emc

单一56Gbps信号而言,PAM4制式其基频只有14GHz,而NRZ制式的基频是28GHz,足足少了一半,是不是很优越?

还记得当年攒机的时候拼命超频,自己搞EMI时一门心思想降频。只要性能能保证,绝不升频。

emc

如果是上图这种16组26Gbps转8组26Gbaud架构的400GE光模块会如何?光模块内部用NRZ制式,是不是只有200GE的容量。从串扰角度讲,你喜欢16组的26Gbps还是喜欢8组的26Gbps,当然是8组的,这些差分耦合的共模总能量明显会少,虽然不是线性的一半。再看原始架构下,光模块自身NRZ制式是16组的13Ghz,而PAM4才8组的6.5GHz,这时候一比较在基频及总能量上PAM4都会优越很多。从这一层面上讲,同一样容量下,PAM4制式EMI性能会优先NRZ制式,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PAM4在高频场景应用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先看容量,EMC后面再说。

emc

这是一个开发板,三个IC都同时支持NRZ和PAM4制式,A1有接地的散热片,A2没有散热片,A3有不接地的散热片。不管是哪种制式,李工都基于同一个频率来测量研究,他设定为28GHz,是28Gbps NRZ制式2次谐波,是56Gbps PAM4制式2次谐波,即同一基频,容量差一倍。

emc

时域内测VPP,两种制式幅度没有大的区别。

emc

emc

近场scan扫描,在A3处测得的值也相近。

emc

混响室中测试,发现最高能量也相近。

emc

电波暗室中测试发现,能量也相近。

从上述的几个比对测试看,同一频率下,不管是NRZ还是PAM4辐射能量都相近,这时候站在EMC角度好像没什么优越性,所以很遗憾。

但如果是相同的56Gbps容量,PAM4基频比NRZ小一半,这时候在同一高频点去测量,就会差很多(理论上是20db/decad),作者并未研究。

emc

散热片的接地方式不同,作者也测出了不同的值,我贴出来给兄弟们参考一下。

emc

就这个参考板而言,A3接散热片会变差,只有四边都接地时,辐射才会最优,就相当于给A3做了一个屏蔽罩。

emc

这是我2007写的一篇关于散热片的贴子,在老的站刊中还能看到。

emc

这是散热片两点接地测得的数据。

emc

这是4个接地点的数据。

emc

这个不是接地的数据。

这个结论与李工的分析相近,原始的贴子里还有些意外情况及公式的分析,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去扒一扒。

最后说一句,上面关于PAM4部分的东西来源于网络,自己小做整理,并未深入,有深入研究过的兄弟,请多多指教和分享。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