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如何实现节能?

音视频及家电

733人已加入

描述

  近几年,智能家居已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智能的印象。智能家居不仅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高效,同样还有一项主流的功能也是它的特点,就是节能。那,智能家居是如何实现节能的呢?咱往下看看便知。

  智能家居是如何实现节能的?首先让我们从建筑节能的大方面先谈谈节能的应用。

  我们已经知道“建筑节能”是贯穿建筑材料、施工和使用等各个与建筑相关的环节,从大处说对地球的绿色环保非常重要、从小处说也能有效控制下自家的电费、煤气费等能源账单,总体来看建筑的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1/3,我们简单地百度谷歌一下就能够知道其重要性不可小觑。那么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我们根据建筑的选材、施工至使用阶段浅谈一下建筑节能的实际体现:

  1、节能型建筑材料:这主要是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环保性能,围护结构主要包括:

  ①外墙: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能力将大大影响未来使用过程中建筑内空调或采暖设备的能耗,对于外墙来说,可能很多人觉得钢筋混凝土的墙和顶已经很隔热保温了,其实不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学问,但是我国地产行业在爆发式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足够关注这方面,而德国在这方面值得全世界学习。

  ②门窗:门窗玻璃对节能来说是大忌,但是为了住的惬意舒适,我们总想有大的落地窗、甚至可以看星星的天窗,否则还真不如住在冬暖夏凉的地下室了,选择节能型门窗玻璃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很多是导热和透光的材料,对节能来说作用不大,所以遮阳材料和遮阳方式的选择变得尤其重要,目前我们见得多的是在室内挂个窗帘,其实从道理上来,虽然挡住了光,但是节能效果并不佳,因为热量已经透过玻璃进到室内来了,所以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提倡外遮阳方式,即在玻璃外面第一时间阻止热量进入室内,那么有人说这样好麻烦呀,里面有个窗帘已经够麻烦了,还要在外面整个挡太阳的,而且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开什么时候该关,后面我们会讨论看看智能家居或许可以帮上忙哦。

  ③屋顶等。

  2、新能源的利用:最为典型的就是太阳能的运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这在我们很多地方都很受欢迎,太阳晒晒热水无忧,太阳能相对传统能源来说是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能源,不用白不用,今天用完,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当然还有风能、地热等能源也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在国外甚至这些新能源在自己用完还有多余的情况下,可以卖给电网,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甚至三得的好事情。我国在一些大型建筑上也尝试大面积采用太阳能电板,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

  3、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BA、建筑自动化)行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走过了二三十年历史,从业人员众多,你去问问身边从事智能建筑的相关人什么是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节能,当然智能建筑更多的时候是指大型建筑,如办公大楼、大型场馆、酒店等建筑,有效地控制整个建筑系统的暖通空调、灯光、遮阳等子系统将能够很大程度地节约电能的使用量。

  4、节能型用电设备:正如近期政府推行的节能惠民项目,节能型产品将受到国家层面的补贴和提倡还是首次,这也让我们更加注重“中国能耗标识”选择能耗较低的产品。

  讨论到这里,似乎我们已经从耗能源头开始讲了很多,除此之外,能源的浪费可能还会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忘记关灯啦、忘记关窗啦、忘记关空调啦等等,如何杜绝呢?除了被教育说应该要有节能意识之外,或许智能家居能帮上忙。在讨论智能家居之前,让我们从家居生活的角度看看在我们生活中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面,再从最贴近我们的日常家居生活的角度上探讨一下节能的体现:

  1、首先当然是节能型产品的应用。

  1)暖通空调,这部分能耗占到了整体建筑的近一半,新型节能技术主要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变频空调等。

  2)照明,近年来发光效率较高的led照明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改善了传统照明灯具对于能源的浪费。

  3)冰箱、影音设备等待机功耗,这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隐形能源杀手,待机功耗的能源浪费数字惊人。

  2、采用户外遮阳等新型隔热保温产品。

  前面已经提到过,有效地隔热保温可以大大地降低室内空调及采暖设备的工作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尤其是对于较大的透光性门窗。

  3、居家生活中的节能意识也很重要。

  1)及时关闭暖通空调、照明等高能耗设备。

  2)及时关闭门窗和窗帘。

  3)及时切断设备电源,以防待机能耗流失等。

  智能家居能节能?没错,一套智能的家居系统在将可续技术引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带去的不仅是给人们生活的高效便利,还有回馈社会的节能环保。科技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让原本很多耗水耗点好能源的家居产品变得高效省时,或间接或直接的起到了节能的作用。而智能家居是如何实现节能的,相信看过本文的朋友都应该有所了解了。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