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今年将安排宇航发射任务40余次。
刚刚过去的2020,对于中国航天而言极不平凡,顶住疫情的压力,实现了一次次中国航天史上的突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收官、最大运力火箭长五B成功首飞、天问一号开启中国火星探测征程、嫦娥五号完成我国探月采样返回壮举……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航天总计实施发射39次,约占全球发射量的34%,成功部署约85个航天器,约占全球航天器总量的7%;搭载有效载荷质量大约114吨,约占全球总载荷质量20%。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贡献34次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完成了4次发射,民营火箭企业星河动力完成1次入轨发射。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2021年,可以说是历史上的超级航天年,用“世界航天看中国”来形容也不为过。新年伊始,中国航天的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的2021年型号工作会议上传出雄心勃勃的计划:安排40宇航发射任务余次。
其中,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无疑是全年任务的重中之重。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建造分两个阶段实施,去年已完成长征5号B首飞任务;后续将相继完成11次发射。按照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核心舱发射等6次飞行任务。据透露,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将对空间站的新技术进行全面验证,如再生生保技术、机械臂技术等,航天员还将进行多次太空出舱活动。根据计划,我国将力争在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计划,为后续实现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营进行准备。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今年空间站建设已经明确的发射有三次,一次是今年春季首发的空间站核心舱;随后将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和相关在轨关键技术验证。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目前,空间站核心舱测试已基本完成,航天员乘组已选定。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天和号核心舱
根据计划,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三型运载火箭将分别承担今年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和空间站核心舱三次发射任务。目前,三型火箭总装测试工作正在北京、天津两地有序开展。其中,发射神舟十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计划于春节后完成总装测试;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刚刚完成测试,即将按计划运往发射场。
长二F遥十三火箭
除了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天问一号”探火之旅也是今年的重头戏之一。
自去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后续,还将进行数次轨道修正,目前已飞行里程突破4亿千米,预计2月10日左右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明年五月着陆火星做准备。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
天问一号将于春节前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
同时,随着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部曲,今年开始,我国将进入载人月球探测关深阶段的研制工作。目前,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专家对探月工程后续规划进行论证,三次任务已基本明确。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着陆月球南极,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验证,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开展前期探索。
此外,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今年开始将重点加快推动北斗导航国家战略在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原文标题:2021超级航天年,中国好戏连连,空间站建设将是最大亮点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