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稳坐全球第一,移远最新5G模组市场解读!

描述

移远通信成立于2010年,到去年正好是十年,2021年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移远通信已经成为物联网蜂窝模组的龙头企业,出货量和销售额全球排名第一。进入5G时代,移远通信率先发布多款5G模组,并基于高通、紫光展锐、联发科等平台持续丰富产品线,其5G模组已经服务超过1000家全球客户。

强劲增长的移远通信

无线通信是万物互联世界的关键组成,在物联网的浪潮下,移远通信无论在出货量还是年营收上,均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17-2020年间,移远高速发展,各项关键数据都呈现了大幅增长。
 
2020年,移远通信无线通信模组销售数量突破1亿片,营业收入达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1%。特别是在经历2020年疫情的特殊时期,还能保持整体业绩的高速成长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无线通信在今后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移远5G模组全面支持三大主流平台,汇集四大优势

回看蜂窝通信过去的发展史,基本上10年一个迭代,从1990年的2G开始,那时的理论速率只有85.6Kbps。随着3G、4G的发展,在2020年进入到5G时代,无线通信的速率得到飞速的提升。如今5G的理论速度可以达到2Gbps到10Gbps。
 
同时,全球移动物联网连接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全球IoT设备出货量将超过16亿台,全球5G物联网终端出货量将超过2253万台。

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市场总监何刚分析,这其中比较成熟的如LTE Cat 4的出货量仍将保持增长,而动力最强的增长来自于5G、LTE Cat 1、NB-IoT和Cat M。
 
他表示,移远对这些潜力市场均有率先布局,且在出货规模上遥遥领先。以5G模组来看,移远通信是最早发布5G模组的厂商之一,提供高通、紫光展锐、联发科等多平台的20余款5G模组。
 
在笔者对5G模组产业的跟踪报道以来,发现几乎每一次移远都在新平台模组的首发阵队当中。移远在行业的引领作用可谓相当突出。
 

 移远5G模组产品

据悉,移远通信基于这三大主流平台的5G模组覆盖了中国和全球主流频段,包括已批量交付服务全球 5G 的 RM50xQ 系列、RG50xQ 系列,支持极简双天线设计、积木化 CPE 设计方案的 RG500U-CN、RM500U-CN 系列,具备高集成度、高速率、低功耗等优势的RG500L和RM500K,以及支持3GPP R16标准的Rx520系列与Rx530系列等;此外,车规级5G模组AG55xQ 系列自2020年底起,已陆续支持长城旗下5G车型、华人运通HiPhi X 5G+C-V2X 车型等车载项目落地,赋能高安全级别智能网联车载应用等。
 
何刚分析,移远5G模组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算力、支持边缘计算和存储;强大的安全能力,满足不同场景安全需求;丰富的外部接口,适用多种应用场景;5G+X场景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工业、媒体直播、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在最近,移远通信最新正式推出支持5G独立组网(SA)模式的模组RG500S系列和RM500S系列。这两个系列的5G模组均采用高通最新发布的315 5G IoT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据笔者了解,这款芯片将带动5G模组在价格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而这也是如今5G大规模应用的痛点之一。
 
那么,移远RG500S系列和RM500S系列5G模组的推出,将能够打开更具规模的应用市场。例如,加速5G在机器人、自动化、智慧工业、能源输配、精准农业、建筑业和矿山等工业类和消费类物联网领域发展。
 

 
据介绍,移远RG500S和RM500S系列模组均支持独立组网模式下的5G NR Sub-6GHz频段,并后向兼容LTE网络。与非独立组网(NSA)模式相比,SA模式下的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关键业务提供端到端流量隔离,保障速率和带宽以及更低的时延,能够充分满足典型工业和企业场景对网络高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协议(SLAs)的极致需求。
 
移远RG500S和RM500S支持更长生命周期的软件维护,可保障物联网终端在全生命周期内正常运行。该两款模组支持无缝集成,其中RM500S采用M.2封装,与移远LTE Cat 4模组EM05、Cat 6模组EM06、Cat 12模组M12-G/EM12xR-GL、Cat 16模组EM160R-GL以及5G RM500Q系列模组全线兼容。

移远5G模组已经支持超1000家客户

移远通信5G模组目前已支持超过1000家客户进行终端开发设计,助力5G融入千行百业,包括工业智造、电力能源、智慧媒体、虚拟/增强现实、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等等。
 
具体来看,5G+CPE是除智能手机以外5G最大的商业应用,2020年整个行业出货量达400万台,2024年预计将达到1750万台。
 
何刚分析,5G CPE增长主要原因是5G网络建设的增强、疫情因素带来对家庭宽带的需求。这一点由于中国近年来光网络的高速发展,反而家庭蜂窝CPE并非刚需,而在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总体看,5G CPE应用于家庭、工业路由器/网关、企业路由器/网关/SDWAN、商旅MIFI等,何刚预计,后三大市场将有长期增长潜力。
 
搭载移远5G模组的CPE,以其蜂窝5G+固定双千兆、大带宽支持多用户汇聚、低延时等特性,为中小企业、工地仓库、商铺门店和家庭等带来极速的体验。在运营商的CPE网关招标等项目中,移远的合作伙伴也取得不少份额。
 

 
5G+智慧交通的行业应用,随着V2X的发展,车载厂商逐渐增加智能化的功能,5G利用其低延时、大带宽、移动性等特性,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无线通信体验,例如避免高速路段4G会出现的卡顿的问题。
 
此外,在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物流车等领域,何刚表示不少环境传感器的厂商对5G模组的应用诉求非常强烈,整个行业的规模有望在未来爆发。
 
工业互联网正是5G的最大应用场景。传统工业领域主要使用有线或者WiFi类的连接,有线网络部署成本高、无法灵活调节和支持移动环境。工业WiFi的未授权频谱易受影响,接入数量和移动能力受限,易被非法接入攻击等。而5G企业专网可实现智能和远程控制、紧急情况智能处理、亚毫秒延时以及高清视频传输等,还可与云计算、大数据、5G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协同作业。
 

 
例如在智能工厂的控制、制造、配送和监控等环节采用5G模组,能够大幅提升传输效率,促进智能工厂的智能化运转。
 
据了解,2020年移远通信携手爱立信以及德国Phoenix Contact,已成功推动5G SA专网的在工业场景的应用部署。
 
还有远程智能驾驶及操作时,车辆采用5G独立组网,进行视频传输及操作指令的低延时传输。地下5G专网用于煤矿开采,可获取精确的地下安全数据和视频,高清地下图像传输,与地下团队进行视频通话,完成高速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
 
何刚透露,去年以来移远的5G模组在医疗市场得到了一些验证,主要用于诊断、查房、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超声等,而在远程手术、手术传导、外科教学以及现场救援等应用将在5G技术的推进中持续拓展。
 

 
此外,5G+教育及工作的结合在疫情期间逐渐加速落地,如远程教学、超高清直播、远程听取、智慧校园等。
 
5G在移动设备诸如消费者笔电、工业级笔电都有应用,像户外的5G加固型笔电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电力行业也是5G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具体包括智能发电、智能电力传输、智能变电站、智能电力输配、电力巡检等等。尤其在电力系统授时上,需要高精度授时,以达到实时精准负荷控制和继电保护,这就要求无线传输具备超低时延、高带宽以及大连接的特性。移远通信5G模组可以提供微秒级精度授时,方便电力设备高效管理。
 
今年3月,移远通信5G模组RG500Q-CN率先完成了5G高精度授时功能调试,授时精度可达1μs,远远优于电网要求的10μs,可充分满足电力配网差动保护等应用场景对授时精度、通道时延等指标的要求。目前,移远正与许继电气等合作伙伴在5G配电网保护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5G在电力配网差动保护等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


 
此外,5G还在公共事业、政务大厅、环境保护、5G执法仪、智慧农业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以智慧农场为例,5G农业无人机可实现大面积精准喷洒、驱鸟、巡逻等功能,此外也可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监控、远程在线收集传感器数据等,大大提高了植保工作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一改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
 

 
可以看到,移远5G模组产品对于行业的广泛覆盖,这既说明5G模组的应用之广,也说明在5G应用爆发前期,模组厂商的积极探索。这为日后抓住行业大规模出货的机会,做足了准备。

移远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全球研发和强大供应链能力

移远以蜂窝模组起家,又拓展到WiFi&BT模组、GNSS模组、天线、QuecSIM连接服务以及QuecCloud云服务,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移远通信在全球设有5大研发中心,分别是上海、合肥、佛山、贝尔格莱德、温哥华,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支持。2020年度移远研发投入达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1.57%,比2019年同期增长95.41%。
 
移远在全球服务客户超过6000家,月产能超过1800万片。值得一提的是,模组行业一般都以委托加工的方式生产,近年来移远在合作加工制造商的基础上,还在合肥、常州自建了智能制造中心,其中合肥智能制造中心已实现月产能超400万片,常州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1年可投入使用。通过代工和自产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了移远供应链稳定,提高客户订单快速交付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黄晶晶   微信号:kittyhjj   欢迎交流。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