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晶体管设计施密特触发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本文展示了如何使用晶体管设计施密特触发器,如何改进基本设计,以及为什么有时它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主要是关于:

1、晶体管搭建的施密特触发器

2、如何设计晶体管施密特触发电路?

3、怎么改进晶体管施密特触发电路

施密特触发器有什么作用?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个决策电路,用于将缓慢变化的模拟信号电压转换为2 种可能的二进制状态之一,具体取决于模拟电压是高于还是低于预设阈值。

不能用 CMOS 来设计施密特触发器吗?

触发器

CMOS器件

CMOS 器件可以用来设计施密特触发器,但是不能选择阈值电压,只能在有限的电源电压范围内工作,例如:4HC14 在 +5v 下运行,阈值通常为 2.4v 和 1.8v。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比较器芯片,通过额外的分立电阻定义阈值。

触发器

74 CH14

如果你需要处理嘈杂或者失真的数字信号,可以使用 CMOS 器件。但如果你要求不寻常的电压或者精确的阈值,就需要设计一个特殊的电路。

双晶体管施密特触发器及其工作原理

触发器

假设输入电压Vi接近于零。T1没有基极电流,所以它处于关闭状态。T2通过R1和RA汲取基极电流,因此它处于开启状态(根据设计,它处于饱和状态 - 即其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 CE接近于零),因此Vo位于由下式形成的分压器的中点R2 & RE,介于+V和地之间。

现在假设Vi开始增加。T1的发射极电压由流入T2的电流保持固定,因此当Vi达到高于该值 0.6v(称为VP)时,T1将吸收一些基极电流并开始导通。

触发器

当它这样做时,T1开始使T2缺乏基极电流,因此T2开始关闭,因此其发射极电压开始下降。但这会增加 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因此T1会更快地开启。正反馈使电路进入T1开启(并且设计为饱和)而T2关闭的状态。Vo现在靠近+V。

最后,假设Vi开始回落到零。T1的发射极电压现在由其自身的发射极电流控制。当Vi下降到高于该值约 0.6v 时(称为VN),T1将开始关闭。这允许T2再次开始开启,将其自己的发射极电流添加到T1的,从而向上推动发射极电压。这迫使T1更快地关闭,并且正反馈再次使电路快速进入其他状态,T1关闭,T2开启。

阈值和电流

我需要强调一个重要的设计约束。假设Vi从零开始缓慢上升,并达到T1开启的阈值。该阈值 ( VP ) 由流经RE的T2的发射极电流设置。一旦Vi达到VP,T2就关闭,通过RE的电流现在通过T1。

触发器

假设该电流大于来自T2的电流。如果是这样,T1的发射极电压会在T1开启时突然升高。但随后T1会突然发现其基极电压 ( Vi ) 现在小于其新的发射极电压,并会立即关闭。但随后它的发射极电压会再次下降,因此它会再次开启。换句话说,电路会振荡。

因此,设计者必须确保T1中的电流(I1)小于T2中的电流(I2),否则电路将无法工作!

并且由此得出,T2再次开启的阈值(VN )必须低于VP。我想,这两个阈值之间的差异被称为电路的“滞后”,类似于变压器铁芯中发生的情况。

设计实例

触发器

设计一个电路来数字化这种嘈杂和失真的信号。提供+5v 和+24v 的电源轨。输出信号必须与在 +5v 下运行的数字逻辑兼容。

如果可以调整输入信号以适应 +5v 电压轨,则可以使用基于 CMOS 逻辑(例如 HC14)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使用比较器,但这里显而易见的方法是使用 +24v 电源轨的基于晶体管的设计。我会选择几个容易获得的 30v npn 开关——它们和苹果一样常见。

警告。以下内容不适合那些坚持精确的人。设计不一定总是涉及困难的总和!

第一步是确定阈值VP。从波形上看,它可能应该在 12 或 13v 左右。

接下来,选择将在T2中流动的电流。较低的值可以节省能源,但意味着集电极负载电阻的值较高,这可能会减慢开关边沿。现在在T2中选择 3 mA 。那么发射极电阻RE将为 [12v / 3mA] = 4k。使用 3.9kΩ。接下来,将R2计算为 [(24v - 12v) / 3mA] = 4k。此处也使用 3.9kΩ。

触发器

最后,选择T1的集电极电流,从而选择较低的阈值电压VN。噪声尖峰看起来很麻烦,因此将I1设置为 [9v / 3.9kΩ] = 2.3mA 时,将目标设置为 9 或 10v 左右是明智的——这将产生大约 4v 的滞后。那么R1是 [(24v - 9v) / 2.3mA] = 6.5k。使用 6.2kΩ。

R3限制T1的最大基极电流,可以安全地为 [2.3mA / 30] = 77μA(因为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不会低于 30),因此R3为 [(24v - 9v) / 77μA] = 194k。使用 180kΩ。(我假设电路由零阻抗电压源驱动。如果不是,则可以从R3中减去源阻抗。)

剩下RA & RB。RA用于在T1关闭时限制T2的基极电流,而RB确保不受温度影响。这两个电阻形成一个分压器,它必须将T2的基极设置为(例如)12.6v,T1关闭,并吸收明显高于T2基极电流的电流,该电流不能超过 [3mA / 30] = 100μA。

选择通过RA和RB的泄放电流为500μA左右,使其远大于T2的基极电流。

那么如果R1为零,RA和RB之和将为 [24v / 0.5mA] = 48kΩ,分压器中点为 12.6v,[ RB / ( RA + RB )] = [12.6v / 24v] = 0.53,这意味着RB = 1.1 RA。这意味着RB是 [48k x 1.1/2.1] = 25k 并且RA是 [48k - 25k] = 23k。但是R1不是零,而是 6.2kΩ,因此RA的实际值为[23k - 6k] = 17k。因此,将值四舍五入,因为更多的电流无关紧要,并选择RA = 15kΩ 和RB = 22kΩ。

那里。完成的。现在构建一个并尝试一下。好吧,无论如何,模拟它。它按预期工作,在 12v 和 8v 下切换。

触发器

触发器

设计实例的最终电路

触发器

该电路的输出从大约 13v 摆动到 24v,而规范说输出电平应该是 0v 和 5v。我需要添加一个由 +5v 电源轨供电的电平转换晶体管来纠正这个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添加一个 pnp 逆变器。

并且在 15kΩ 电阻器 R6(即RA)上包括一个电容器(4.7 或 10nF),使电路开关更快、更干净——输出边沿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约为 500 纳秒。

最终电路如下所示。我最终得到了 3 个晶体管和 9 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容器)。这 13 个组件将占用令人不舒服的 PCB 面积,而且组装成本也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使用三个晶体管的替代方法

触发器

最初的 2 晶体管电路实际上只是具有正反馈的长尾对。像这样画出来,并从第三个 (pnp) 晶体管T3获取反馈,就得到了这里所示的电路。它的工作原理与之前的电路类似,只是现在更有效地利用了 pnp 晶体管的增益。

它还使用更少的电阻器 - 其中一个仅用于将输出摆幅限制在所需的 5v。

和之前一样,当输入电压Vi接近于零时,T1没有基极电流,所以它处于关闭状态。T2开启(使RC短路),T3也是如此。输出Vo为高电平。

随着Vi上升,迟早它会达到足以让T1开始开启的值。这必须在T1的基极电压略高于T2时发生。RA和RB形成一个分压器,定义T2的基极电压,这两个电阻定义了上限阈值VP。

当T1打开时,它会关闭T2和T3。输出Vo下降到接近零(假设RC足够大)。

现在假设Vi开始下降。当 T1 的基极电压降至刚好低于T2时, T1将再次关闭。该电压由分压器RC - RA - RB固定,并且可以设置在零(如果RC =∞)和VP之间的任何位置。该电路的一大优点是VP和VN都由分压器定义,因为它们将在基于比较器的解决方案中。

一个更简单的选择

触发器

最初的设计解决方案过于复杂(13 个组件),因为它分两个阶段解决了问题——首先制造施密特触发器,然后安装电平转换器。

将这两个阶段合二为一并不比用 pnp 类型替换 npn 晶体管更复杂。该解决方案仅使用 9 个组件。

该电路(几乎)与原始电路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 +24v 和接地。你甚至可以说,把皱眉倒过来!如果你是那些一直坚持微笑的恼人的人之一。

原电路中+13v 和+24v 的输出电平现在变为+11v 和0v。规范要求 +5v 和 0v,所以我只需要大约一半的可用输出摆幅,我可以通过为R2A和R2B选择合适的值来获得。

一个更简单的选择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你现在知道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如何设计一个,以及如何调整它。但是您可能仍然想知道,如果有的话,您何时会选择这种方法。

触发器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答案取决于您设计的系统类型。如果输入信号相对较大,并且您决定VP和VN必须相距很远(例如,为了抑制干扰噪声),并且系统已经包含分立元件,则基于晶体管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答案。如果不是,那么首先尝试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值得的,只要看看它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设计示例问题可能可以通过此处显示的非常简单的电路来解决(尽管实际上,我对此表示怀疑)。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