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有哪些类型? 编码器如何选适合自己产品的型号?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导语:当涉及运动——速度、距离和方向——反馈系统时,这时就需要编码器来充分发挥其作用了。简而言之,编码器主要是记录运动技术指标并加以控制,可用于调节或监测的方式来传达它们,下面必优传感小编给大家介绍编码器的有关知识。 

编码器:通常用于精确测量线性或旋转运动。从它们的结构方式到通讯方式,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是有不同差距的。  

HCJD-6系列非接触式角度编码器线性编码器: 这种常用于精确测量直线运动,安装于机械运动部件上面的传感器头顺着导轨运行。这种传感器连接到编码器的内部刻度,该刻度将数字或模拟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 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精确测量旋转运动。它们一般围绕1个旋转轴,搜集其运动变化信息。尽管它们精确度非常高。但在选择与电机匹配用什么样的旋转编码器时,技术工程师一定要考虑对电机性能影响最大的5个关键编码器特性:定位精度、速度稳定性、可闻噪声、功率损耗和带宽。 

 HCWF58双输出脉冲模拟转速传感器HCWF58双输出脉冲模拟转速传感器 

●紧凑适合重工业,4-20mA、RS485输出 

●单圈分辨率: 12位4096线,多圈圈数:12位4096圈

●MODbus协议RS485通讯信号,16位4-20mA电流信号 

●使用霍尔原理具备反极性保护、过压保护 

●使用不锈钢主轴精密滚珠轴承密封,铝制法兰和壳体、 轴同心度,流畅的测量 应用:冶金设备及流水线、港口起重运输机械、水利、灌溉机械、重型机 械、造纸、纺织机械、精密测量和数控设备 

绝对输出和增量输出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编码器都要做同样的事,它们的结构与工作方式还有很大不同。增量编码器相较于起点进行测量。每一次系统开启时,都会创建一个全新的零参考点,或是用户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零参考点。刻度或圆盘上面的标记或台阶在旋转编码器的情况下等距间隔开。编码器依据每一个标记形成脉冲信号,并把它转化为通信信号。 而另一方面,绝对值编码器始终识别不同类型的位置。它和另外一个无关,不用重新建立零点。不同类型的轨道或标记将每一个位置的唯一代码传输到串行控制,而非等距标记。  HCWZ100电梯电机型增量编码器HCWZ100电梯电机型增量编码器 

● 外径Ф100mm,厚度45mm 

● 孔径可选Ф22mm,Ф28mm,Ф30mm、 Ф40m、Ф42mm、Ф45mm、Ф50mm等 

●采用板弹簧与空心轴与用户轴直接连接,安装方便 

● 工业标准型,性能稳定,抵御干扰能力强。 

● 多种输出电路可选,出线方式为插座,电缆侧出等。 应用:适用于电梯,交流变频电机等 磁性编码器和光学编码器的差别: 编码器识别处理各类编码或标记的方式来不尽相同。磁性编码器采用静态和/或动态磁场或不同轨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把它转化为信号。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光学设计,它采用透过玻璃且被接收器识别的光。磁性组件一般更简单、紧凑和耐用,而光学编码器非常精确,可以在具有其他磁力的区域中充分发挥作用。 

密封编码器和外露编码器的差别: 编码器对机械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略微有偏差或故障问题都会对应用领域造成显著的涟漪效应。这种系统和操作出现于普遍不一样的环境里,从冷却剂和/或金属屑可能以高速运转和压力移动的机床到无菌的医学实验室。 

密封和外露编码器可提供适合其部署环境类型的选项。密封编码器将编码器最精确的零部件包裹住,保障它们免受可能出现的任何污染。外露编码器占用空间更小,一般在高速场景下发挥出色,而且一般被部署在高精度测量领域中。 

编码器的应用: 编码器是众多机械系统里的关键部件。他们在大型机械设备实行重复性运作、高精密度原型制作或精细工作中的工业环境里非常常见。 

电子工业用编码器: 编码器对先进电子产品生产至关重要,而先进电子产品是全世界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旋转编码器、角度编码器和线性编码器都是以一种或另外一种方式用以电子领域。考虑到比较小的工作区域和部件,较高精确度和分辨率的编码器一般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涉及到半导体制造时。真空环境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很常见。编码器,包含角度编码器和线性编码器,要针对真空环境运作所带来的独特通风、气体和温度条件而构建。  

HCWZ58H12工业标准型编码器HCWZ58H12工业标准型编码器 

● 全空型,外径Ф58mm,厚度52mm 

● 轴孔径另可为Ф10、Ф12、Ф16等。 

● 小型化,全通孔,低价格,性能稳定,抵御干扰能力强。 

● 多种输出电路可选,出线方式为插座,电缆侧出与后出。 

应用:适用于工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等行业,可替代多种欧洲品牌编码器 

CNC加工用编码器: CNC机床需要在面临大型工件和主轴、多轴运动和高速运转时保持位置。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